在日劇《一升的眼淚》裏🦅,活潑、健康、開朗又漂亮的女孩亞也在考入高中後不久被確診為患了脊髓小腦變性症,走路、寫字、言語🎿、吞咽……這些原本對她來說天經地義的行為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一一喪失。
眼睜睜地跌倒在地而無法用手支撐🏰,不再能用筷子夾起自己想吃的飯菜🤦♂️👰🏼♂️,視線變得越來越模糊,寫字歪歪扭扭🌧,握筆很費勁,說話開始慢慢吞吞直至最後只能用微弱的手指點著字來艱難地表達自己,甚至吞咽也開始變得困難……
從來喪失都是比未曾擁有更加令人痛苦的感受,因為那些曾經擁有的經歷會因為喪失而變得更加深刻和難以磨滅。
亞也從一個活蹦亂跳2️⃣、生活完全能夠自理的健康女孩到只能以電動輪椅代步,一切依賴他人照料的殘疾人,最終只能癱瘓在床喪失包括言語在內的一切行動力📩,想動動不了,想說話卻又說不了。
亞也在經歷生理上、行動上不斷喪失的過程中自始至終葆有的堅強和微笑是高自尊水平的最好詮釋,就連那一升的眼淚也是積極和樂觀的表達,讓人動容👐🏿🤦🏼♂️。
什麽是自尊
先來做個小測試,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列說法,並在最能描述你對自己的感受的數字上畫圈👃🏻。
| 完全 不同意 | 不同意 | 同意 | 完全 同意 |
1. 有時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 0 | 1 | 2 | 3 |
2. 我認為自己很不錯。 | 0 | 1 | 2 | 3 |
3. 總的說來👨🏼🦲,我傾向於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 | 0 | 1 | 2 | 3 |
4. 我希望對自己能有更好的尊敬😂。 | 0 | 1 | 2 | 3 |
5. 有時我確實感到自己很無用。 | 0 | 1 | 2 | 3 |
6. 我認為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至少不比別人差。 | 0 | 1 | 2 | 3 |
7. 總體上🙆🏽,我對自己很滿意。 | 0 | 1 | 2 | 3 |
8. 我感覺自己沒有多少值得驕傲的地方🛵。 | 0 | 1 | 2 | 3 |
9. 我覺得自己有很多優秀的品質。 | 0 | 1 | 2 | 3 |
10.我可以做得和大多數人一樣好。 | 0 | 1 | 2 | 3 |
要計算分數🕘,首先把5個負向題的得分(1、3、4、5、8)翻轉過來👨🏿🎓:0=3⛵️🚴♀️;1=2;2=1🍴🤲🏿;3=0🚴♂️;然後把10個項目的得分相加🧝🏻♀️,你的總分應該在0到30之間。分數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自尊是你對自己的看法,基於你對以下這些問題的態度:
你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你所從事的工作(學業)
你的成就
你認為別人是如何看你的
你的生活目標
你在世界上的處境
你的成功潛能
你的強勢與弱點
你的獨立性或自立能力
你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你所從事的工作(學業)
你的成就
你認為別人是如何看你的
你的生活目標
你在世界上的處境
你的成功潛能
你的強勢與弱點
你的獨立性或自立能力
當然✊🏻,你還可以加上其他的一些你認為重要的因素。
在一般人群中👵👩🏻🍼,高自尊具有這樣的特點🪭,既高度喜歡自己和熱愛自己💁♂️,經常會有一種很high的感覺📔☝🏽,對成功抱有恰當的態度。低自尊並非意味著對自己的全盤否定🧖🏻♀️,而是略微積極地看待自己,或者正反感情並存👨🦱。
在一般人群中👵👩🏻🍼,高自尊具有這樣的特點🪭,既高度喜歡自己和熱愛自己💁♂️,經常會有一種很high的感覺📔☝🏽,對成功抱有恰當的態度。低自尊並非意味著對自己的全盤否定🧖🏻♀️,而是略微積極地看待自己,或者正反感情並存👨🦱。
一些心理學家采用情感取向來理解自尊的本質⬅️,這種取向認為自尊是對自己的一種情感體驗,它通過非理性的過程形成(非理性在這裏指不依靠邏輯)😓。其他心理學家則從更認知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他們相信自尊是個體對自己的判斷。這種判斷的主要依據是對自己的各種能力和特質的評價。
那麽,自尊又是如何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呢👨🏻🔧?先來舉一個例子吧🚵🏿♂️。小時候有沒有問過媽媽這樣的問題——“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還記得媽媽當時是怎樣回答的嗎?通常,西方的父母會滿懷欣喜地告訴孩子:你是上帝帶給我們的禮物;而中國的父母經常會不經意地說:你是我從垃圾桶裏撿來的🫄🏽!”想象一下,聽到前一種回答的外國小孩很可能會因為自己是一份美妙的禮物而滿心歡喜,聽到後一種回答的中國小孩卻很可能灰溜溜地閉嘴,想著自己被撿回來時會有多臟多臭……
兒童的思維是非常直接的😟🧻,禮物對他們來說是好的評價,而垃圾捅總歸是個不那麽令人愉快的場所。一個不被人喜歡的兒童不僅認為父母不喜歡他🍪,也認為自己非常討厭,沒有人會喜歡他。相反,特別招人喜歡的孩子長大後不僅對父母的情感非常自信,同時相信其他人也會喜歡他👩🏻🚒。雖然邏輯上無法證明✊🏿,這種天生的過度泛化卻是一個規則🚴🏽。也就是說,童年的早期經驗是自尊形成的基礎🦹♀️,較高的自尊水平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父母對孩子的無條件關愛、鼓勵和支持。
對於失敗的看法
自尊發揮作用最大的地方是在人們面對消極的反饋時🤎,比如在某個方面失敗🤸🏿♂️,被別人輕視或者拒絕🚣🏼♀️,甚至被朋友責備或者反對。作為理解這些影響的第一步,讓我們首先看看下面這兩個小插曲🐀:
你在公司勤工助學做兼職🍪,主管讓你準備一個項目的建議報告🤰,在仔細考察了該項目後♑️,你覺得它應該被批準🦸🏼♀️。你認真地準備好一個報告,裏面列出了你的立場,並把它交給主管👩🏻🦲。主管讀了你的報告後,拒絕了你的建議🧝🏻♀️。
現在已經是午飯的時間👵🏽,你打算到食堂吃點東西。你看到寢室裏其他三個室友在一起討論🏮👨🏼🎨,不一會兒,他們三人一起出去了,但是沒有叫你。
這樣的經歷會給你怎樣的影響?它們會讓你感到悲傷和不悅嗎?抑或是憤怒或沮喪?他們會影響你對自己的感覺嗎?你的答案將會暴露出你的自尊水平👨🏿⚖️。這樣的經歷會給低自尊的人很多的傷害,讓他們覺得自己十分羞愧和恥辱,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用📉,也不受人喜歡🤑。對高自尊的人來說卻不是這樣。高自尊的人遇到消極反饋的時候會覺得悲傷和失望🧑🚒,但他們卻不會感到羞恥和恥辱🔐。他們並不像低自尊者那樣把失敗當成是個人的原因,他們也不會感覺自己很差。這裏所指的失敗是所有涉及到與自我有關的消極反饋。它不僅包括所有與成就相關的失敗,也包括在運動方面的失利🧑🏽🏫,以及很多人際方面的不良後果,包括他人的拒絕、批評🧖🏼、感到不被感激🖇,或者被人忽視等。
在行為反應上,不同自尊水平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如果讓你在現在得到一個每小時8元的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和有85%的機會得到每小時15元的校外勤工助學崗位之間做出選擇2️⃣。有研究者發現,低自尊者特別傾向於避免冒險,對此📼,研究者是這樣解釋的🍪。他們認為從事冒險性的選擇不僅會影響經濟的收益,也能產生消極的心理後果➝🤾🏿♂️。因為如果冒險不成功會對一個人的決策能力和判斷能力提出置疑。由於低自尊者更容易受到消極的自我相關反饋的幹擾,他們會選擇心理上更安全(雖然可能回報更少)的策略。因此要註意,並不是經濟的損失讓低自尊者不願冒險🤯👩🦽➡️,而是他們要通過避免知道自己做出了錯誤決策來保護自己。
自我妨礙是指人們有時會為自己的成功設置障礙,如果這樣做可以讓自己保持勝任的形象。比如👨🏼🎓:在考試前不學習就是一個自我妨礙的例子。自我妨礙同時具備兩種功能💆🏿♂️:(1)它為失敗的痛苦提供了自我保護(你可以抱怨沒有準備👣,而不是將失敗歸因為能力差);(2)如果成功了則提供了自我增強(沒有學習就能考好🙅🏿♂️,你就可以宣稱自己擁有超高的能力)🉐。
提高自尊的建議
雖然童年期的經驗是自尊的重要基礎⚗️,但這也並不意味著自尊水平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已經長大了🕸,對父母的情感依賴已不同於兒童時代♗,相反,我們有了更多👨🏿🍼、更自主的行動力,請試著邁開腳下的第一步🧸。
告訴自己:我做不好也沒關系🚗,那並不意味著我很差。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懂得用不同的價值體系來評價自己👯♂️,不要總是拿自己的手臂去和大腿比粗細📻。我們需要取長補短✒️,而更多的時候🫲🏽,我們更加需要揚長避短,展現令自己滿意的一面。
對於自己能夠掌控的🔕、駕輕就熟的行為和能力要多一些肯定🧘🏼,做得好並非理所當然👰🏻♂️,而是因為你在這方面有能力👲🏼🚣🏻,這種積極的自我評價對你很重要。
無條件地喜歡自己,接納自己。自尊的改變需要更多集中在對自己的整體感覺上,而不是基於對能力或者品質的認知判斷上。自尊不是一個判斷而是一種感覺。它不是依賴於對他是什麽這樣一種毫無感情的思考,而是基於他是誰這樣一種充滿感情的知覺。
可能經歷的喪失
我們愉快地生活👨🎓,安心地學習,和周圍同學關系融洽,感受身邊一切的美好,這些快樂的體驗並不是天經地義又理所當然的,也許突然之間的一個哪怕是極小的變故也會使我們經歷喪失,或者是看到身邊同學、朋友正在經歷著的喪失。
對於正在經歷喪失的你,如何以較高自尊的心態來面對喪失呢?
學業成績的退步📣,勤工助學崗位難求🍷,和同學的關系忽冷忽熱😧,家境大不如前……在一大堆雪上加霜的事情面前👷🏽🪚,請先保持冷靜👩🏻🏭,不要把所有的喪失都歸結為是自己的無能🚣♀️,這有助於抑製自己的悲傷情緒,從而留出盡可能多的心理資源來重拾自己的行動力🤐。小小的阿Q精神可以起到心靈潤滑劑的作用。決定成敗除了個人因素外,環境因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只不過在真的遇到挫折時👩🍼📬,很少會想到那些簡單又理性的陳述𓀖。
人是多維的,是立體的,對自己的評價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學業成績的暫時退步並不表示工作能力也在下降,和寢室同學關系一時難處並不等於和其他人也會鬧僵,一味地以偏概全地數落自己的種種不是🙉,只會讓自己順著低自尊的陰溝一路跌倒下去🍡。
鼓起勇氣坦然地接受幫助。在突然遭遇喪失和變故時,總能看到周圍關切的目光,觸碰到他人伸出的援手。請坦然地接受這些關切和幫助🔦,輸血的目的是讓你盡快恢復自身的機能,而非剝奪你的行動力,更不是替代你的行動力。至於說到感謝和回報👇🏻⏭,那就請將這份愛心延續到其他需要幫助的夥伴身上⚛️。
從來沒有人不給別人添麻煩👨🍳,你應該也不例外。
旁觀他人的喪失
有人遇到困難了🌎,你應該伸手去幫助他。朋友哭了🌻🏂🏻,應該關切地問一聲“怎麽了”。把你心裏溫柔的關懷原封不動地表現出來就行了♻。真誠的表達遠比拐彎抹角更容易讓人準確接收👄。
“看我什麽地方可以幫你啊?”
“昨晚睡得好不好?”
“飯吃過沒有啊📐?”
“這本參考書你是否需要?”
……
也許,你需要去感謝接受你幫助的人⏱,因為你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到了一種廣博的快樂。
最後😽💠,讓我們以《一升的眼淚》中亞也的經典臺詞作為本文的結束——
跌倒又有什麽關系🪩,還可以再站起來。跌倒後可以順便仰望一下天空🧑🏽🦰,藍藍的天啊👨🏼🍳,今天也在無限延伸朝著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