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調節好自己的情緒,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傳統上我們面對自己的情緒最善於用“壓抑”及“逃避”兩招來處理,強顏歡笑,裝作若無其事。殊不知這非但沒有對事情有幫助,而且對身心健康帶來影響💇🏿♀️。
首先,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重要的是能覺察到它👩🏻🏫,認識那是什麽情緒,並接受情緒本身的存在。其實每一種情緒都有其積極價值,比如生氣是給我們一種保護自己的力量,悲傷代表著我們曾經擁有過🦹🏿,害怕表達我們很在意很在乎,痛苦是指引我們尋找新的道路去擺脫威脅……這些看上去的負面情緒👏,不是給我們力量就是給我們指引新的方向👨🏼🚒。
其次,對不良情緒需要通過適當的途徑宣泄出來🤜🏼。當情緒發作時, 人體內潛藏著一股能量,過分壓抑只會使情緒困擾加重🧷。當然你可以直接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緒,但如果那樣可能對別人或對自己不利,這時我們可以采用間接發泄的形式。如該哭時應該大哭一場,或者盡情地向親朋好友傾訴的不平和委屈,或者通過寫日記💪🏽、博客等辦法將負性情緒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或者通過體育運動、興趣愛好等方式來盡情發泄,或者找個僻靜地方大聲叫罵、抨擊、使人惱怒的對象。發泄完心情也就平靜下來, 負性情緒得以緩解🧑🏿。
最後,要進一步分析出自己的情緒來源,弄清自己所苦惱、憂愁🏃♂️、憤怒的事物及理由,並羅列可能的解決途徑和辦法👩🏻💼,讓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選擇。這裏建議大家都能培養出一種或幾種適合自己的轉移情緒的有效辦法,如自我控製技巧🏋🏻♂️、註意轉移策略、自我暗示和安慰、環境變化調節等🛗🕵🏼♂️,以此把註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情境轉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從事其他活動的情緒調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