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和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杜亞松)工作室聯合在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專題研討會,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意昂4主任李正雲教授主持,兩個市級工作室的學員、奉賢區家庭輔導工作坊成員等20余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上午,學員們認真學習上海市教委關於防範化解心理危機風險專項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理解和把握通知精神,落實心理意昂4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工作任務和職責🎬🍯,協同學校內外系統,做到有態度☛、有思路、有落實。
下午,李正雲教授再次帶領學員們結合各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開展實際,回顧總結2021年度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工作成果、經驗及其呈現,並圍繞通知要求對優秀經驗總結進行點評和討論,增強學員們在咨詢室之外的工作技能。
在案例督導環節,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意昂4主任王放報告了一例人際關系不良繼而自傷的危機個案。她回顧了咨詢過程,提出了自己對該危機個案處理的幾點困惑,如來訪者求助動機不強怎麽辦,如何幫助學生處理與父母的關系🚥📌,以及如何指導班主任做好寢室同學的工作等。李正雲教授督導並現場示範了如何與來訪者對話,與寢室同學開展工作。
她指出,動機不足幾乎存在於所有轉介個案,很少有理想的來訪者。來訪者迫於無奈過來面談,這是工作常態。面對有心理危機風險的學生,學校心理老師不單是咨詢師,也是危機風險管控者,身兼兩職🤞🦣。在危機風險管控中,咨詢師要讓來訪者看到生命與生存的理由🤼♀️,是什麽讓她堅持活下去🙅🏻♂️,理由多多益善。咨詢師要對危機有精準評估和專業判斷,對於危機程度和可控性給出結論。咨詢師要盡可能讀懂青少年自傷行為背後的信號,有些自傷並不一定指向死亡🧙🏼♂️,也有可能指向請外界看見我的傷痛的呼求🤜🏽。咨詢師還要與來訪者討論具有建設性的替代性行為🔗🌞,讓來訪者看到自傷行為可能帶來結果的南轅北轍🎅🏿,協助來訪者合理表達自身痛苦🔔,爭取關心,由此放棄自傷行為☂️🤹🏽♀️。
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拍攝、供稿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