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4月專題研討於本月29日在“雲端”舉行,通過網絡形式,對全球仍處疫情背景下,針對大中小學生復學復課的心理適應課程開發與線上教學規律👨🏻🎤、課件製作技巧進行研討。工作室主持人李正雲教授、第二期工作室全體學員共12人出席♏️。
首先𓀇,工作室成員☂️、松江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意昂4金婉娟老師就“疫情復課心適應”這一主題的課程設計進行了說課交流🛶。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控製,各地中小學已陸續返校復課。在此背景下,如何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在心理上做好建設,幫助學生適應復學,積極投入到學校生活中去👨👩👧👦,金老師詳細呈現了課程的構思,框架和內容。課程通過“情景展現,討論不同”“直面不適🕺、自有妙招”和“交流分享🏘、收獲新法”等三個部分幫助學生識別與接納自己復課後的不適應🎑;引導學生梳理和利用積極資源去應對種種不適🧑🏻💻,逐步進入平穩的學習生活狀態💇🏽♀️。課程的對象為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通過簡筆畫、書寫✌🏻、情緒打分等藝術性表達方法增進自我覺察🤙,通過學生團體的互助、支持和相互分享,讓學生在團體中與同伴連接並一同直面困惑👨🏿🦰,逐步適應返校復課後的學習生活🐒👴🏼。
之後,學員圍繞金老師的課程設計進行研討。大家認為金老師的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真實需求,聚焦學生的真實體驗👰🏿♀️🧑🏿💻,強調活動參與,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適應。教學目標👩🚒、材料的選取和作業單的設計細致🌂、巧妙👩👩👧,采用表達性藝術的方式非常適用於四五年級的學生,達成率高🧍🏻。
接著,工作室成員👨🏻🦲、意昂4平台意昂4樂嘉立結合自己在上海市家長學校萬人直播在線課程的經歷與大家分享在線教學的特點、難點及準備要求,尤其就課件製作進行了交流。隨著疫情的持續,線上課程的需求發展很快🧑🏽🦲,在今後的一段時間中可能還會持續很久。線上課程與傳統課程的最大區別在於呈現方式和互動過程的不同🐡,線上直播較難實現充分的即時的互動👨🏽🦲、聽眾較為分散🛠,作為聽課終端手機使用率高等,因此樂老師認為課程中應註意用中立信息的提問啟動聽眾註意力🧑🏻🏫,在互動過程中巧用封閉式提問來提高觀眾的參與度👷♂️。整個直播課程應考慮對觀眾的共情、提供實操建議、提煉重要觀點等部分。對於課件製作方面,樂老師強調了幾個原則🚥:字少圖大😡,突出重點;顏色極致🦸🏽,區分晝夜;構圖簡約🅱️,集中註意;排版連續👩🏻🍼,體現邏輯🤵🏽;亮點金句,化龍點睛等。此外還要註意課件製作的技術方面🫸,如圖片背景的處理🚵🏿♂️、文字字體顏色、大小和排版等。
最後,李正雲教授對今天的兩場主題分享進行點評。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來說🤶🏻,上好心理輔導課是心理老師要拿出來的首要本領,疫情拓展和放大了線上教學的功能和普及💗,本月培訓再次集中精研線上教學就是希望團隊成員順應時勢,準備充分,提升技能,以團隊的方式進行磨課🌈,給予支撐,共同發展🤍。
供稿、拍攝🍆🤢: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
顧婭娣周圓
2020年4月29日